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

雙手沾滿繽紛顏料的音樂家

文 / 陳脩平   攝影 / 許綺文

        這陣子在繪製MARCO歌劇用的布景,8*5公尺的巨大畫作,從底稿到上色,已進行了十多天,JUDY老師全程參與,除了每天在學校要上主課,也安排進入3-9年級各班的音樂課,與音樂老師們一同備課並示範教學,空堂時間處理巡迴演出的細節,燈光道具樂器戲服無一不是她親自參與決定,課後時間投入布景繪製,經常是關上學校最後一盞燈的那個人。

如此龐大的工作量,大大小小繁複的討論和決策,加諸在一位年近七十的長者身上,看似很不「人道」,JUDY老師旺盛的精力和面對工作的熱情,是年輕一輩的我們忘塵莫及的,似乎,力量不來自她的軀體,而源自音樂帶給她的一種和諧、精確、時刻中保持平衡的能耐,彷彿,透過音樂她連接上另一個世界的靈感和力量泉源!

        音樂史主課程裡聽JUDY老師介紹法國當代作曲家梅襄的故事,據說他聽到聲音時,腦海會浮現出顏色,不同的和絃有不同的色調,JUDY老師說她偶爾也會有那樣的靈感,既然優律詩美是以身體律動演繹「看得見的音樂」,繪畫或色彩也有可能是音樂「具象化」的另一種方式,同時身為音樂家和畫家的JUDY老師,一筆一刷地領著我們細細體會著藝術中的種種可能性。
        曾有路過的人,看見我們攤開巨大的畫布或趴或蹲伏地工作,發出一聲讚嘆「這麼大張圖用手繪啊!」,我才被驚醒一般地想起不是有「大圖輸出」這種技術嗎?問了也是全職畫家的吉仁,他是這幅彩繪布景的頭號功臣,原來他也想過用電腦輸出的來做這張布景,但原圖是張古畫,撇開放大輸出的成本不談,解析度可能會是個問題,於是我們拿出華德福教育給孩子的禮物-「手工」與「意志力的鍛鍊」,跟著雙手沾滿繽紛顏料的音樂家,一頭栽進七百年前的威尼斯街景,市井小民就是我們粉墨登場時那些人物的原型,屋瓦樹石可能是MARCO曾經看過的風景,越畫越覺得更能「入戲」。

        一開始的工程只有JUDY和吉仁安靜地做著,並不張嚷著招攬人手,進入彩繪上色階段,學生們開始詢問「今天會畫嗎?」「在哪裡畫?」,課間休息午餐時間及放學後,會有巡迴團員自動自發地來幫忙,對照古畫,調好色彩,拿支畫筆,安靜地各踞一角工作,不需指揮分派,只是相互支援,以古畫為腳本,按部就班地進行,工作過程中的和諧有序,每支畫筆的獨特色彩在整個畫布裡都有適合它的角落,每位執畫筆的人投注各自的意志力在這張作品裡,好像是合唱藝術的隱喻。

1 則留言:

  1. 昨晚去接在活動中心練唱的外國合唱團朋友,
    過了六點練習持續進行,
    我和女兒在一旁等待,
    有幸親眼看到近七十歲的judith老師團練一整天後,
    趴在地上畫歌劇布景,
    此情此景比在部落格看照片更震撼,更不可思議,
    連女兒都忍不住說好厲害好漂亮,
    想帶她們班上導師來看....
    我們何其有幸見證這群沒有任何要求,
    到各地演出分享美好音樂,
    還要自己出錢出力的可愛"傻子"
    這個合唱團應該也可以取名奇異恩典團吧...
    哈...
    雖然要帶小孩又要接待兩個外國朋友還蠻累的,
    但看到judith老師對學生的愛與付出,
    及全心奉獻音樂,藝術的精神,
    不敢隨便喊累...

    合唱團的伙伴們加油...
    願主成就一切...

    回覆刪除